我院专家到华西广安医院神内科进行帮扶指导
此外,元太光伏选择以最接近未来主流技术快速上马,可最大程度减少市场教育成本,从而将资金集中于制造升级,进一步推动行业成熟技术快速转化,新品牌、新模式助力打通光伏产业化落地关键环节。
落实智能制造 完美匹配产线生产十四五规划中曾多次强调,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奠定我国未来制造业全球地位,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未来,公司将持续锚定双碳目标,聚焦光伏领域价值链高端环节,进一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践行服务理念,积极助推我国能源转型,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目前,元太光伏拟计划投资15亿元在安徽省滁州市建设年产5GW新型高效单晶光伏组件生产基地,并计划布局10条生产线,主要用以生产182/210新型高效光伏组件。行业保守估计,2022年全球光伏组件市场规模将达521亿美元,同比增长66.92%;至2025年,规模将达771亿美元,2021-2025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5.40%。元太光伏在确定自我技术路线的同时,积极打造领先行业的全自动组件生产线,以求全面实现智能制造。为此,元太光伏在抓技术、产品等企业发展核心的同时,也在积极将服务做到极致,以求形成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新特色。选定TOPCon技术主线快速对接市场当前,光伏产业正在进入新一轮技术迭代周期,TOPCon作为N型主流技术路线之一,基于技术研发和市场认知的成熟,以及制备工艺与现有P型电池设备制程的高度兼容,正在快速被投资者们接纳并成为全新主流技术。
元太光伏选择以N型TOPCon作为技术主线切入光伏赛道,完美契合产业发展趋势,精准填补市场空白,有助于品牌自身快速扩大市场占比规模。在持续维持高增涨的光伏行业中,N型技术尤其是TOPCon路线凭借强劲盈利能力对产业资本形成了巨大吸附效应,正在迎来黄金投资窗口期,坚定选择TOPCon技术赛道进行布局的新晋玩家更具市场优势。10月17日,上机数控与一道衢州、一道泰州就N型硅材料产品销售签订合同,对方2023年总计向子公司采购N型硅材料产品3亿片(上下浮动不超过20%),预计2023年销售金额为31.92亿元。
公司表示,盈利增长主要受单晶硅业务规模扩大,收入、利润增加。TCL中环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49.3亿元-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上机数控先后抛出了超过400亿元的投资规划,3月9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计划投资118亿建设年产15万吨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仅3个月后,再抛出148亿元扩产计划,拟建设年产40GW单晶硅拉晶及配套生产项目;8月15日,上机数控再次宣布投资150亿元建设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及年产24GW的N型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隆基表示,业绩增长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公司硅片和组件对外销量同比提升,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大幅增加。
双良节能以多晶硅还原炉设备为锚点,猛攻单晶硅片环节的同时,开始向光伏组件延伸。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宁夏中环六期项目投产顺利,先进产能加速提升,产品结构优化,G12战略产品市场优势显著,在供应链波动下提升整体盈利能力等。
7月20日,双良节能签下了首个N型异质结大单,其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包头)将在2022年-2025年间,向安徽华晟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华晟新材)提供异质结单晶方锭7800吨。从业绩表现来看,隆基绿能三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864亿元-874亿元,同比增长54%-56%;预计实现净利润为106亿元-112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0%-48%。此外,上机数控还和协鑫科技合作参股颗粒硅项目,完善了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端布局。其中,N型TOPCon、P型TOPCon和N型HJT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被推高至25.21%、25.19%、26.30%
上机数控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4.86 亿元,同比增长130.49%;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31 亿元,同比增长 101.43%。近日、硅片双雄隆基绿能、TCL中环&跨界新秀上机数控、双良节能纷纷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随着三季度下游装机市场需求增长,叠加企业产能释放,硅片企业净利润快速增长。双良节能以多晶硅还原炉设备为锚点,猛攻单晶硅片环节的同时,开始向光伏组件延伸。今年上半年,双良节能在包头40GW单晶硅项目基础上,建设20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一期项目产能5GW,已于5月8日正式开土动工。
业绩增长主要受双碳政策推动,多晶硅设备和单晶硅片销售增长所致。对于N型电池环节拓展,8月15日,上机数控宣布拟于徐州投资包括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及年产24GW N 型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目总投资预计为150亿元。
此外,上机数控还和协鑫科技合作参股颗粒硅项目,完善了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端布局。而隆基绿能在2021年先后在不同技术路线上七次打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TCL中环正式进军硅料,在呼和浩特市投资约206亿元打造中环产业城项目群,其中包括12万吨的高纯多晶硅项目、半导体单晶硅材料及配套项目、国家级硅材料研发中心项目。一体化竞赛报告期内,隆基绿能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达成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及5GW高效光伏组件的一体化产能投资合作意向。与此同时,随着硅片竞争愈发激烈,N型技术、一体化产业布局正加速落地。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宁夏中环六期项目投产顺利,先进产能加速提升,产品结构优化,G12战略产品市场优势显著,在供应链波动下提升整体盈利能力等。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首家公开报价N型硅片价的硅片厂商,2021年11月TCL中环已与金刚玻璃与签订6.67亿的N型硅片采购协议。TCL中环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49.3亿元-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
从业绩表现来看,隆基绿能三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864亿元-874亿元,同比增长54%-56%;预计实现净利润为106亿元-112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0%-48%。10月17日,上机数控与一道衢州、一道泰州就N型硅材料产品销售签订合同,对方2023年总计向子公司采购N型硅材料产品3亿片(上下浮动不超过20%),预计2023年销售金额为31.92亿元。
此大手笔的扩产,不仅极大弥补了电池产能,还将令隆基成为横跨硅片、电池、组件三环节龙头。N型订单猛增光伏技术的快速迭代,令P型向N型技术过渡的节奏越来越快,光伏产业链下游客户也开始大手笔采购N型产品。
其中,N型TOPCon、P型TOPCon和N型HJT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被推高至25.21%、25.19%、26.30%。上机数控先后抛出了超过400亿元的投资规划,3月9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计划投资118亿建设年产15万吨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仅3个月后,再抛出148亿元扩产计划,拟建设年产40GW单晶硅拉晶及配套生产项目;8月15日,上机数控再次宣布投资150亿元建设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及年产24GW的N型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
7月20日,双良节能签下了首个N型异质结大单,其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包头)将在2022年-2025年间,向安徽华晟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华晟新材)提供异质结单晶方锭7800吨。公司表示,盈利增长主要受单晶硅业务规模扩大,收入、利润增加。双良节能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87.45亿元,同比增长285.7%;实现归母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368.8%。以PV InfoLink在7月13日最新统计的单晶硅片(210mm/160m)均价测算,预计销售金额总计为30.24亿元(含税)。
隆基表示,业绩增长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公司硅片和组件对外销量同比提升,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大幅增加这个思路下新能源电力运营商的机会是确定的,其他内需主导的支架、逆变器等公司是弹性品种。
这部分逻辑前面说了很多,不再多谈,关键是后面怎么样?先看总量。俄乌战争导致欧洲需求大超预期,今年受益海外光伏装机的公司股价基本都大涨新高,而内需驱动的公司则表现疲软。
所以明年对于HJT而言,非常重要,生死攸关。另外新势力扩产会刺激一波设备需求,受益的依旧是捷佳伟创(SZ:300724)。
远期看,能源自主可控下欧洲的光伏需求只多不少,但国际摩擦带来的脱钩预期可能会对外需导向公司的估值产生系统性压制,就像现在市场害怕上市公司有美籍董事长一样。这些都为行业竞争带来新的变数和机会,这些过去证明过自己的企业再次转型背水一战,依旧值得关注。但捷佳伟创要考虑Topcon扩产完后,HJT如果没有大突破,钙钛矿太远,会进入到青黄不接阶段,进入兑现阶段。Topcon新势力沐邦高科(SH:603398)市值较大了,新玩家还有预期的有聆达股份(SZ:300125)和麦迪科技(SH:603990)。
后续有什么大动作不清楚,但还可以跟踪跟踪。明年通过产品涨价业绩大增,PE可能会被压缩到硅料的估值水平,预期交易者将进入兑现阶段,可能也是再比谁跑得快。
如果HJT爆发,伴随着的必然是电池片设备、超薄硅片、钨丝线、低温银浆或银包铜等方向的爆发,是明年光伏可能最有爆发力的方向。以及硅料不缺之后,旧的短板被补上,新的供给短板又是什么,这是今年Q3交易电池片、电站、石英砂、EVA粒子等环节的主要逻辑。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HJT工艺四步,比Topcon的12步简单,同时低温工艺可以把硅片做到80-100m,降低硅片成本30%(相比Topcon 的极限130m),远期还能和钙钛矿做叠层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这既是新玩家的机遇,也是老玩家的风险,未来我们会看到很多光伏行业熟悉的黑马,因为他们过去都是其他领域的白马。